中国重塑全球LED产业格局的机会来了
三分天下,中国有其一。南昌大学江风益团队成功研发硅衬底LED技术,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继日美之后第三个掌握蓝光LED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国家。这项高新技术和成功产业化,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。
目前,南昌是全球唯一实现硅衬底LED芯片量产的城市。基于此,江西省政府于2015年制定规划,要把南昌打造成全国的LED光谷,建成具有国际核心竞争力的LED全产业链研发、制造和应用基地。
“硅衬底LED可以绕开国际五大LED厂商专利联盟,让产业命运完全掌握在中国人自己手中。”南昌市市长郭安说,“南昌光谷”不仅站到了全球LED产业的“价值链”顶端,而且还有从外延片、芯片、封装、应用等LED全产业链优势。
业内人士认为,在产业全球化分工、国际兼并重组的浪潮下,“南昌光谷”如能抓住战略机遇,将有望重塑全球LED产业格局。
“双创”成功的典范
被称为第四代光源的半导体发光二极管(简称LED)是绿色照明时代的革新。
早在1962年LED就问世。正式作为照明光源,是日本1993年取得的突破,这项蓝宝石衬底LED技术获得2014年诺贝尔奖。1995年,美国成功研发碳化硅衬底LED技术,获得2003年美国总统技术发明奖。
本世纪初,我国LED上游产业几乎空白,下游应用刚刚起步,功率型芯片全部依赖进口,日美技术霸占全球市场。
为抢占新兴产业先机,从“十五”开始,科技部率先支持LED技术和产业发展,成立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协调领导小组,提高中国LED技术国际竞争力。
1996年,在南昌大学一间40平方米的实验室里,江风益揣着60万元贷款开始了追梦,跟踪日本技术做中国的LED。四年后,他成功试制出蓝宝石衬底蓝、绿、紫光LED,其中蓝光LED投入量产。
国内完全依赖进口LED芯片的历史改写,但江风益很快陷入了新的担忧。国内LED下游企业越来越多。可致命的是,技术专利都掌握在日美手中,行业随时可被扼喉。
江风益决心不做国外技术的影子,而是自主创新寻找“中国芯”的路径。2004年,江风益大胆选择硅衬底氮化镓技术路线。
2004年,经过数千次实验,硅衬底LED取得突破性进展,中国打破日美垄断,形成全球LED技术三足鼎立局面。目前其电光转换效率超过60%,获得授权专利147项,其中国际专利47项。
躺在实验室里的“中国芯”没有生命,真正产业化才是国际竞争力。2006年,晶能(江西)光电有限公司应运而生,开始了硅衬底LED技术的产业化之路。
2009年,晶能光电在全球率先实现硅衬底小功率LED芯片量产;2012年,又实现硅衬底大功率LED芯片量产,这标志着硅衬底LED技术产业化的成熟,国际半导体照明联盟将其列为年度新闻事件。我国在硅衬底LED领域因此占据了技术和产业化两大高地。
在南昌,如今以硅衬底LED技术为核心形成了12家企业的产业集群,覆盖外延片、芯片、封装、应用等全产业链,2015年产值超过50亿元。
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
“南昌光谷”的建设目标,是到2020年LED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一千亿元,占全国15%,其中硅衬底LED技术收入达到五百亿元。
“硅衬底LED技术发光效率与蓝宝石和碳化硅衬底LED技术相当,但硅衬底具有价格优势,而且对于方向性要求高的车灯、隧道灯、矿灯等领域具有明显优势。”江风益说。
但是与另外两条技术路线比,硅衬底LED技术起步晚,产业发展面临多重挑战。
——产业规模小,市场占有率低。有关专家介绍,目前全球LED芯片中,约85%是蓝宝石LED技术;约13%是碳化硅LED技术;硅衬底LED技术因起步较晚、产业化实践短,只占1%至2%的市场份额。此外,国内已有的硅衬底LED产品品牌国际知名度也不高。
——市场环境差,行业恶性竞争现象突出。据相关行业人士介绍,国内LED市场竞争秩序乱,大部分企业一味跟踪模仿,习惯于拼价格、拼规模、拼投资,不利于创新企业健康发展。另外,一些地方的行政区域壁垒依然存在,“存在知识产业风险的企业和产品,地方保护主义保得了一时,但绝不可能长久。”
——海外并购受阻,品牌和销售渠道拓展整合难度大。
“我们本计划以晶能光电作为收购Lumileds的产业承接平台,这将大幅提升国内LED行业的技术及制造能力,甚至可能重塑全球LED产业格局。”金沙江创投联合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伍伸俊说。
——国际巨头追赶步伐加快,维持技术领先优势难度大。“我国硅衬底LED技术的先发优势面临挑战。”晶能光电CEO王敏博士说,美国普瑞光、韩国三星、LG、剑桥大学等一大批LED巨头和研究机构也已纷纷“进军”硅衬底LED技术。2012年东芝公司投入巨资并收购了美国的普瑞公司的硅技术部门,曾三次发布硅衬底LED芯片量产消息。
“南昌光谷”需加大支持
LED照明被公认为最具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之一。
目前,全球80%的LED产品在中国制造,但核心技术掌握在日本的日亚和丰田合成、美国的科锐、欧洲的飞利浦和欧司朗等五大LED厂商手中。
伍伸俊介绍说,“这五大厂商之间交叉授权,形成了牢固的专利联盟,我国LED企业难以绕开其专利钳制。”2015年,我国半导体照明产业整体规模达到4245亿元,但国内LED企业普遍缺少核心技术与品牌,多为代工厂,受全球经济下行影响,有上千家企业倒闭。
业内人士认为,将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硅衬底LED技术产业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,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硅衬底LED技术升级和产业做强,才能彻底改变我国LED产业现状、重塑全球LED产业格局。
——将硅衬底LED技术纳入国家重点产业发展方向。专家建议,在国家“十三五”产业规划编制中,明确将硅衬底LED技术作为LED产业重点发展方向,在硅衬底LED产业链建设上给予政策鼓励,支持硅衬底LED技术升级和产业做大做强。在同等条件下,在全国道路照明改造、铁路、石油化工装备、汽车制造、特种照明等工程领域中,优先使用我国自主研发的硅衬底LED产品。
——发挥政策性资金对LED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。业内人士认为,国家要鼓励并推动集成电路基金和政策性银行,对硅衬底LED产业化项目扩产、国内外优质资产并购的融资需要予以倾斜支持;发挥国家高技术开发专项和节能专项补贴等政策性资金的引导作用,撬动社会资金加大对硅衬底LED上、中、下游领域的投入,促进硅衬底LED全产业链建设。
——将硅衬底LED产品纳入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帮助拓展国际市场,让“中国智造”LED照耀“一带一路”。王敏建议,结合“一带一路”战略,大力支持硅衬底LED产品出口。希望中国进出口银行像支持华为公司那样,提供出口信贷,支持帮助国内相关企业进入全球250个城市照明改造市场,加速将硅衬底LED产品推广到全世界。同时,希望在中国对外援助工程项目中,优先选用硅衬底LED照明产品,在对外工程中充分展现中国技术的实力和魅力。
——支持海外并购,促进国内LED产业升级。“国际产业分工的趋势不可阻挡,海外并购之路必须坚定地走下去。”伍伸俊说,中国市场的力量和扎实的技术研发基础,如果能和国外优质品牌叠加,必将促进国内产业升级,推动供给侧改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