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节霾
发布时间:2018-02-07 点击数:3252
春节霾
2015年中国大年三十早上“春节蓝”的兴奋劲还没过,一顿爆竹狂轰就变成了“春节霾”。燃放烟花爆竹是春节最重要的民俗文化之一,也是中国不少地方年味儿的组成部分。但大量烟花爆竹的集中燃放确实导致严重的空气污染。据统计,中国共有106个城市,在除夕20时之后至初一上午10时这一时间段内,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过六级严重污染,其中河北、辽宁、北京等省市多地出现连续严重污染。 [1]
中文名春节霾外文名new year haze
禁放措施
编辑春节事件
编辑
然而,史上“最严禁燃令”下,中国多地依然因燃放鞭炮导致PM2.5“飘红”甚至爆表。在2015年2月20日除夕20时之后至2015年2月19日上午10时,中国共有123个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达到过7级严重污染,其中河北、辽宁、北京等省市多地连续严重污染。[2]
城市重灾,农村也“在劫难逃”。熏腊肉、柴火鸡、放爆竹、烧秸秆……乡间小路被各色烟雾笼罩,城乡接合部更成为城里人“放个痛快”的燃放场。
社会反应
编辑
与以前相比,烟花爆竹的环境承受能力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,特别是在一线城市,人口数量和密度大大超过从前。工业、取暖、用电、机动车等因素叠加,给城市的环境带来很大压力,留给烟花爆竹的“环境空间”远远不像以前那样宽裕。
为了应对这一问题,很多城市都对烟花爆竹进行限放。但这只是一种被动的制度约束,更重要的是要让每个人主动改变观念、移风易俗。比如,春节期间可以提倡送春联送福字、挂红灯、拍全家福、拜邻里等多种庆祝方式,推广“绿色民俗”。另外,也可以通过技术创新,生产更加环保的烟花爆竹或者电子烟花等,减少燃放时的空气污染。
移风易俗,古来有之。外部条件改变了,风俗习惯和观念也应当逐步随之改变。一座城市的空气环境和每一位市民的个体行为有直接关系。维护城市环境并不仅是政府的责任,大力治霾,在行政推进的同时,公众也应该理解和支持,转变观念和一些生活方式,主动加入少放或者不放鞭炮的行列,为“春节蓝”多尽一点力。
上一篇:能见度低都是雾霾的祸吗 下一篇:春节雾霾怎么防护